带头大哥成名于博客,三年后又押宝图书。这两个领域看似都是小资青年喜爱的清雅之地,却都被股神们看做战略要塞。
2012年初,在北京一家大型出版社工作的张明收了一位来自西安的股市牛人投稿。这位股市牛人表现出了对这本书出版的极大热情,表示会积极配合出版社完成各种文字修改、营销配合工作。这对于出版社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但几经接洽,张明没有敢接。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这本书稿的部分内容偏于绝对,不乏对股市中一些涨跌形态的武断判断,有吹嘘明显之嫌;另一方面,张明感觉摸不透对方用意有多深。一次不经意间,这位牛人透露说,这本书的出版只是第一步,随后将会有围绕这本书的一系列打榜(即靠自己大量买书挤入图书畅销榜)、宣传、炒作、培训,并前后为此已经投入几十万元。
据张明介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但凡有点名气的股市专家,总免不了出版几本书,目的并非为了赚钱,主要还是想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股票图书的市场中也出现过几本因为销售十分火爆而使得作者出名的案例,这就引得众股神趋之若鹜。即使靠图书不能一夜爆红,也有助于自己站稳江湖地位,而且办培训班授课的时候,用打印的文稿教学还是用出版的图书,其间的档次差别很是明显。
技术类股市图书的内容并不复杂,多数都是选中某个视角来讲解K线技术指标。但是在这种起源于日本、发扬于国外的舶来品面前,不同图书的内容表现却大不一样。
K线是由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最低价4个价位构成的阴线、阳线,它们排列在一起,再配合交易量,就有了各种可以说道的名号。就比如最常见的“十字星”,这只是一个开盘价和收盘价一致的K线形态。如果单纯从股票价格波动来说,开盘价和收盘价一致只是一种巧合,但是依据股票K线技术理论可就不一样了。在百度里搜索“十字星”,有690万个结果,可以看到“十字星”被分成十几种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还都会有各种解释,甚至是各不相同的解释。
从这一点来看,K线技术和看相算命之术颇为相似,同一种现象会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每种解释都可能在一定的情况下被验证,但每次正确的却只可能有一个。这就使得K线技术充满了玄妙的感觉,不少股民甚至希望可以用此练就“神功”。
只是“神功”不易练就,倒是容易练成“邪功”。
一位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股票技术类图书作者告诉记者,能否学好K线技术要看人的悟性。再厉害的技术指标都是人在使用,准确率的高低取决于用它的人,如果使用的人无法灵活变通的话,那技术指标都是不灵的,市场上没有像万能公式一样的技术指标。而且所有的技术指标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有前提的,脱离了大环境的技术指标,就像人失去血液一样。
正是因为K线技术看似简单实际复杂,有责任心的图书作者往往会讲清楚指标的使用条件、注意事项、可能发生偏差的各种情况等,并希望读者根据原理举一反三;但另一部分作者却着重于强调自己过往的业绩,以及运用该指标会变得如何“无敌”,他们还会对这些指标进行包装、再造,并称这是自己“独创”的指标。这个时候就有很强的迷惑性。如果再有读者用这个指标碰巧赚了钱,那么一传十、十传百,就真的“厉害”了!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版社因为出版股市图书中存在“夸大”“吹嘘”“武断”等问题而受到惩罚,这也使得一些出版社在质量把关上,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目前股票技术图书是国内所有理财类图书中最受欢迎、销量最大的类别。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图书,在某些股神的手里,就变成了一个诱饵,吸引股民一步步靠近“绞肉机”。当然,只有图书还是远不够的。
来源:华商网-钱经